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犹记小学时,当身边的同学还在看沈石溪、曹文轩的作品,很少人会涉猎世界名著。
不知茶友们上小学时,爱看什么类型的书。
在小学的图书馆里,发现了一本厚厚的名著——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。
相信许多人都看过这本书,不过我居然早早地看完了,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纪。
现在想起当时老师说的,不一样的书,适合不同年纪去读。
的确如此,一个小学生读革命文学,只是在囫囵吞枣罢了。
阅读同很多事一样,在恰当的时机,才能读懂。
毕竟,高山流水,知音难觅,世界上太多阴差阳错。
图片
喝茶亦是如此,不一样的冲泡方式,泡出的茶汤简直天差地别。
一位茶友在后台留言,吐槽自己花高价买的白毫银针,喝起来苦涩难咽,是不是买到不好的茶了。
这怎会如此呢?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,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,深挖背后的原因。
经过十几分钟的聊天,便发现了背后的原因。
这位茶友不仅用公道杯晾凉热水,出汤还很慢,泡出的茶汤自然苦涩。
他的做法是典型的错误示范,品质再好的白毫银针也经不起这种操作。
今天来总结一下,白毫银针冲泡的4个错误做法,都是造成银针不好的原因。
图片
《2》
错误一、用温水冲泡
茶圈内一直存在一个谣言,就是太嫩的茶不能用沸水冲泡,否则很容易烫伤茶叶。
听信了这个谣言,许多人认为白毫银针芽头鲜嫩,不宜用沸水冲泡。
毕竟它以一旗一枪为原料,芽头饱满肥壮且白毫密布。
其实不然,好茶不怕沸水烫。
白毫银针的表面有一层厚实的白毫,能保护茶芽。
图片
它的芽头是特殊的笋状结构,大约有5-7层,每一层都覆盖着白毫。
因此,只有沸水才能完全浸透芽头,释放出全部的滋味物质。
此外,沸水才能激发出茶叶内高沸点的芳香物质,泡出浓郁且悠长的毫香、花香。
水温不足,同样会影响汤感的表现。
用温水或凉水泡银针,泡不出它的鲜爽、柔滑的汤感,展现不出它的优点。
对于内质充沛的白毫银针来说,实在是太浪费了!
图片
《3》
错误二、投茶偏少
由于银针的价格不便宜,在白茶圈内比较贵。
所以许多茶友在泡茶时,舍不得投茶过多,而是少量低抓一把放进盖碗里。
没有经过称重,完全凭感觉,不知道具体放了多少克干茶。
另外一种情况则是,平时舍不得喝,喝银针时便叫上朋友一同来品尝。
人一旦多了,就怕茶汤不够分的。
为了保证每个人都喝到茶汤,将标准盖碗换成了160ml甚至200ml的大盖碗。
图片
不过,投茶量仍是5克,并没有增加。
这两种情况下,冲泡出的茶汤,香气、滋味都很淡,丝毫没有层次感。
投茶量少了,茶水比不合理,结果就是茶汤很淡。
所以部分茶友,会觉得这银针不过如此,根本不好喝。
这锅银针可不背,单纯是泡茶手法的问题。
好茶要用恰当的冲泡方式对待,建议茶友们买一把克秤备用。
泡茶之前,先用克称称茶,一般盖碗泡白茶的茶水比例大约是1:20。
以110ml的标准盖碗为例,只需5克白毫银针干茶即可。
图片
《4》
错误三、盲目闷泡
闷泡对于白毫银针来说,也是一种很典型的浪费行为。
有的茶友,用保温杯泡白毫银针,内部持续高温闷泡,至少半小时起步。
拧开一喝,茶味浓郁却带点苦涩,丝毫喝不出白毫银针鲜爽、清甜的风味,毫无层次可言。
若是出门、出差、户外等场景,保温杯泡茶固然方便,但谨记投茶量不要过多。
若平时在家喝茶,但凡身边有别的茶具,就不要拿保温杯来泡茶。
图片
盖碗泡白毫银针,同样不能闷泡。
有的茶友总觉得白毫银针滋味淡,如果不闷泡坐杯,就无法泡出茶汤的滋味。
殊不知,盲目闷泡会让内质大量释放在前几冲里,前面的几泡茶味很足,但导致了后面几冲的茶汤没什么滋味。
另外,一开始就闷泡的话,闷不了几泡茶汤,后面滋味会彻底变淡,导致后续冲泡次数减少。
冲泡白毫银针的正确做法是快出汤,从注水到出汤控制在7-8秒。
前5、6冲快出水,随后几次,根据具体的茶味表现,来调整出汤时间。
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一泡茶汤的所有香气、滋味物质,不浪费好茶。
图片
《5》
错误四、滤掉茶毫喝汤或倒掉头道茶汤
大部分使用茶滤的人,是因为无法忍受小碎叶。
保持着使用茶滤的习惯,泡白毫银针时也用茶滤。
不懂白茶的人,自然不明白,白毫越多越好,它是一款白茶品质好坏的象征。
不仅能增添茶汤的鲜甜,还能赋予茶汤鲜爽的口感。
泡茶时,如果使用上网眼细密的茶滤,会带着茶汤中大部分白毫。
过滤掉白毫的茶汤,鲜爽的滋味断崖式下降,毫香被削弱。
图片
总之,这杯茶汤无法还原出银针的原汁原味。
倒掉头道茶汤也是同理,相当于把白毫银针最精华的部分倒掉。
许多茶友,顾忌茶叶不够干净,执着于要洗茶。
而白毫银针这种茶,从采摘、萎凋到运输,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规范,成茶绝对干净卫生。
喝了多年白毫银针的老茶,是绝不会将头道茶汤倒掉的,因为最是清香、鲜爽。
优质的白毫银针邂逅沸水的瞬间,快速浸出滋味,汇成一杯毫香盈然、花香清雅,竹林香清鲜,且汤水极度淳和柔滑的美妙香汤。
如此鲜美的头道茶汤,若是当成“洗茶水”倒掉,实在是可惜。
图片
《6》
想必这些错误的冲泡方式,正是喝茶经验不足导致的。
正如一个小学生读不懂名著,认知尚浅,面对文字一头雾水。
喝茶时善于发现问题,是一个优秀的品质。
知错能改善莫大焉,不妨及时改正一些错误的冲泡方式。
白毫银针作为白茶中的天花板,冲泡时自然要多用心。
上面提到的4种错误做法,对茶汤是致命的伤害。
既然选对了茶,更要选择合适的泡发,才能泡出它的鲜香醇爽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